实验与勘查技术方法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南岭东段典型矿区岩浆岩物性特征研究
周新鹏,李倩,王登红,赵正,赵斌,李建国,蔡海水,张璐,褚娜娜
地学前缘    2017, 24 (5): 131-137.   DOI: 10.13745/j.esf.yx.2017-1-12
摘要146)      PDF(pc) (2333KB)(351)    收藏
选取了南岭东段骑田岭、银坑、盘古山、九龙脑等几个较为典型的矿(集)区,对区内不同类型的岩浆岩进行了样品的采集,开展了密度、视极化率、视电阻率、磁化率、声波速度等物性参数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绘制了岩浆岩物性参数变化规律直方图,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矿(集)区岩浆岩各种物性参数的差异,同时利用交会图分析技术对几个矿集区岩浆岩的密度与电阻率、密度与声波速度、电阻率与声波速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论文总结了南岭东段典型矿区岩浆岩物性参数特征:低密度,密度数值变化范围为2.5~2.6 g/cm3;中弱磁性,磁化率数值变化范围一般为(2~500)× 4π×10-6SI(个别磁性岩体如银坑高山角岩体除外);低极化率,视极化率数值变化范围为0.5%~2%;中高电阻率,视电阻率数值变化范围为2 000~3 500 Ω·m;中低速度,横波速度的数值变化范围为2 300~3 000 m/s,纵波速度的数值变化范围为3 500~4 500 m/s。总体上看,南岭东段岩浆岩物性特征可归纳总结为低密度、中弱磁性、低极化、中高阻和中低速度特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宁芜盆地深部地壳结构和岩浆侵入体形态特征及其对成矿的启示
梁锋,吕庆田,严加永,刘振东
地学前缘    2017, 24 (5): 138-148.   DOI: 10.13745/j.esf.yx.2017-1-13
摘要187)      PDF(pc) (2138KB)(453)    收藏
在宁芜火山岩盆地部署了三条深反射地震剖面,通过精细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最终获得了高质量且可靠的深反射地震和初至波层析反演速度剖面。依据对反射结构和速度特征的分析,获得了以下认识:(1)利用层析反演速度成果刻画了岩浆侵入体在宁芜盆地深部空间的大体形态和分布范围;(2)依据深反射地震剖面反射同相轴和莫霍面结构特征,大体确定了深部岩浆侵入通道路径;(3)宁芜火山岩盆地下部地壳在6.0 s上下位置发生解耦,在盆地正下方形成了地壳级别的鳄鱼嘴构造,控制着宁芜火山岩盆地深部的岩浆和构造活动;(4)阐明了宁芜火山岩盆地深部地壳结构和变形特征。这些成果的发现对探讨宁芜火山岩盆地深部成矿和动力学过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赣南长流坑钨矿年代学与原生晕地球化学
方贵聪,赵正,陈伟,王登红,陈毓川,刘善宝,罗泽,陆炫臣,冯昌瑞,张宇杰
地学前缘    2017, 24 (5): 149-158.   DOI: 10.13745/j.esf.yx.2017-2-14
摘要208)      PDF(pc) (1733KB)(340)    收藏
长流坑钨矿位于赣南九龙脑矿田北部,研究程度较为薄弱,成矿时代及原生晕分带规律至今未见报道。本文对其开展了白云母ArAr年代学及原生晕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1)长流坑钨矿形成于(151.9±1.5) Ma,与九龙脑花岗岩体存在密切成因关系;(2)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明显,W、Bi为矿中元素,Ca、Sr、Mn、V、Cr、Nb、Cs、Ti、U为矿头元素,Cu、Mo、Hg、Co、S、P、As、Y、Th、Pb、Sb、I为矿前元素,矿中元素与矿头元素原生晕异常中心相距约150 m,与矿前元素原生晕异常中心相距约330 m;(3)建立了矿区原生晕轴向分带模式,并据此圈定2个预测靶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利用热液金刚石压腔开展黑钨矿结晶实验的初步研究
刘永超,李建康,赵正
地学前缘    2017, 24 (5): 159-166.   DOI: 10.13745/j.esf.yx.2017-2-15
摘要199)      PDF(pc) (1250KB)(255)    收藏
钨是一种工业用途广泛的稀有金属,主要产于热液型矿床。确定钨元素迁移和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对于揭示热液型钨矿床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新型热液金刚石压腔(HDAC-VT)开展了(Fe, Mn)WO4-Li2CO3-H2O体系的原位观测结晶实验,9组实验结果表明,黑钨矿晶体的结晶温度集中在560~500 ℃,结晶压力主要集中在400~200 MPa。黑钨矿的溶解度随体系内CO2组分相对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碳酸锂的结晶导致CO2组分的减少,诱发黑钨矿的快速结晶,这指示出CO2组分对钨的迁移和沉淀具有重要作用。含矿流体中CO2组分的散逸可能是黑钨矿沉淀富集成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锂同位素在四川甲基卡新三号矿脉研究中的应用
刘丽君,王登红,侯可军,田世洪,赵悦,付小方,袁蔺平,郝雪峰
地学前缘    2017, 24 (5): 167-171.   DOI: 10.13745/j.esf.yx.2017-1-16
摘要203)      PDF(pc) (906KB)(397)    收藏
锂同位素作为一种示踪工具在地球化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次尝试将锂同位素研究应用于四川甲基卡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区新三号(X03)矿脉的找矿实践。新三号矿脉ZK1101的系统锂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含矿(锂辉石)伟晶岩中的w(Li)为0.94%~1.80%,δ7Li值为-1.5‰~-1.0‰,平均值为-1.3‰,相对稳定,变化幅度小;不含矿伟晶岩的w(Li)平均值为0.04%,δ7Li平均值为+2.0‰,与含矿伟晶岩可区分开;围岩的w(Li)为0.02%~0.12%,δ7Li值为-13.4‰~-0.4‰,平均值为-7.7‰,变化范围较大。锂同位素在含矿伟晶岩、不含矿伟晶岩和围岩中存在的明显差异,可作为今后找矿的“示踪剂”。锂同位素组成与锂含量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其三者之间的差异可能在于分馏机制的差异:伟晶岩中锂同位素的分馏机制属于“热力学平衡分馏”;而围岩中锂同位素的分馏机制属于“动力学非平衡分馏”。新三号矿脉中伟晶岩锂同位素的组成暗示其与矿区二云母花岗岩之间具有成因联系,同时围岩中锂同位素的变化趋势也暗示其深部可能存在隐伏矿体,具有找矿潜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