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成藏实验与储层物性研究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低熟页岩生烃特征的热模拟实验研究
郭少斌,毛文静,马啸
地学前缘    2017, 24 (6): 365-369.   DOI: 10.13745/j.esf.yx.2016-12-34
摘要108)      PDF(pc) (1647KB)(325)    收藏
采用高压釜热模拟实验方式对页岩样品的成熟度进行改变,并对成熟度改变过程中页岩的生烃情况及热解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Ro随着温度的增高,分为三个阶段:缓慢变化阶段、中等增加阶段和快速增加阶段。随着Ro的升高,气态烃的产率一直是上升的,而液态烃的产率后期是下降的,裂解烃量(S2)则由于转化为气态烃等含量迅速降低,但总烃增加量是有变化的。当Ro为0.65%和1.0%时出现二个生烃高峰,这反映了低成熟页岩在生烃演化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即初期热降解阶段、热降解热裂解阶段和热裂解阶段。而Ro与总烃产率在热模拟过程中则近似呈一条指数曲线关系,根据二个生烃高峰,进而确定了我国陆相盆地页岩气远景区Ro的下限为0.65%,页岩气有利区Ro的下限为1.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逆断层正牵引构造对冲积扇沉积过程与沉积构型的控制作用:水槽沉积模拟实验研究
冯文杰,吴胜和,刘忠保,夏钦禹,张可,徐振华,向显鹏
地学前缘    2017, 24 (6): 370-380.   DOI: 10.13745/j.esf.yx.2016-11-63
摘要279)      PDF(pc) (1978KB)(419)    收藏
逆断层正牵引构造广泛发育于挤压盆地边缘,伴随逆断层的幕式活动而生成,并影响山前冲积扇沉积过程与沉积构型。为进一步认识这种特殊的凸起构造对冲积扇沉积过程及其内部构型的控制作用,利用水槽实验对正牵引构造发育背景下的冲积扇沉积过程进行模拟与观测。研究表明,携带大量沉积物的碎屑流冲出供水槽后很快受到正牵引构造的阻挡,大量的粗粒沉积物快速卸载在正牵引构造的迎水面,形成一个砂砾坝,同时水流被分成两股分支水流。由于较粗粒的沉积物快速在迎水面卸载,砂砾坝迎着水流逐步向物源方向生长,形成逆向(生长)砂砾坝。分支水流绕过正牵引构造后形成两个新的次级物源,在次级物源持续供给下,形成两个由多期碎屑流朵体复合而成的次级扇。受控于正牵引构造的阻挡,冲积扇表面不同位置的沉积物卸载过程差异较大,相较于正常冲积扇沉积体,砂砾坝沉积物偏粗、分选更差,而次级扇沉积物粒度偏细、分选更好;正牵引构造凸起幅度高低也会影响冲积扇沉积构型,凸起幅度越高,正牵引构造对水流的阻挡作用越强、越持久,逆向砂砾坝和次级扇的规模越大、空间结构也越复杂。正牵引构造完全被沉积物覆盖后,扇面沉积特征与一般冲积扇无异。受控于正牵引构造的冲积扇与一般冲积扇的内部构型存在较大差异,在顺物源剖面上前者依次发育碎屑流朵体、逆向砂砾坝及次级扇,而后者则整体以碎屑流朵体为主;在由近端至远端的切物源剖面上,前者依次以碎屑流朵体主控、逆向砂砾坝主控及次级扇主控,而后者则均以碎屑流朵体主控为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松辽盆地扶余低渗非均质储层压裂缝定量预测
杜书恒,师永民,关平
地学前缘    2017, 24 (6): 381-389.   DOI: 10.13745/j.esf.yx.2017-5-11
摘要117)      PDF(pc) (1835KB)(297)    收藏
低渗透非均质储层注水开发过程中,压裂缝展布将呈现明显非均质性特征,延伸规律有待探索。基于压裂缝展布预测精度不足的实际情况,对注水开发过程中导致储层应力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展开剖析,认为储层孔隙压力及泊松比的非稳态变化是导致应力变化的主控因素,并以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扶余储集层为研究对象,开展恢复至原位条件下岩石力学属性变化测定实验;基于储层应力状态发生变化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叠前地震弹性参数反演建模与测井建模的方法对研究区某压裂层段裂缝形态开展精细、定量预测,并对比压后实际产液剖面,验证预测方法的准确性并对预测方法的优劣性开展评价。这将为油田开发中后期储层改造措施方案的优化提供较为重要的科学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湘西北牛蹄塘组页岩可压裂性评价
陈江湛,曹函,孙平贺
地学前缘    2017, 24 (6): 390-398.   DOI: 10.13745/j.esf.yx.2017-2-50
摘要164)      PDF(pc) (4880KB)(452)    收藏
为了深入了解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的页岩气资源潜力,需对该地区牛蹄塘组中下部硅质页岩和碳质页岩层段进行可压裂性评价。通过室内实验等手段分析了影响页岩可压裂性的4类关键物理和力学因素。结果显示:牛蹄塘组中下部硅质页岩的脆性矿物平均含量(51.58%)高于碳质页岩(40.55%),而其黏土矿物平均含量(14.13%)低于碳质页岩(24.49%);硅质页岩的脆性系数(基于泊松比和弹性模量)比碳质页岩高34%;硅质页岩的内摩擦角较大,碳质页岩的黏聚力较小;碳质页岩的孔隙度(平均3.67%)较大,但硅质页岩充填性天然裂缝发育程度较高。结合影响因素分析和前人经验,构建了涉及6项指标的页岩可压裂性评价体系。分别求得硅质页岩、碳质页岩和北美Barnett页岩的可压裂系数为0.59、0.29、0.62~0.64。从可压裂系数可以看出,湘西北牛蹄塘组中下部硅质页岩层段的压裂预期效果与北美Barnett页岩相当,且高出碳质页岩1倍,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