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2012, 19(3) 188-198 DOI:     ISSN: 1005-2321 CN: 11-3370/P

本期目录 | 下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打印本页]    [关闭]                  上一篇 | 下一篇
论文
华北克拉通北缘赤峰地区显生宙麻粒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邵济安,张舟,佘宏全,刘东盛
1. 北京大学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1 2. 中国科学院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3.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 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00083
摘要

华北克拉通构造体制从稳定向活动的转折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文中结合华北克拉通北缘赤峰和宁城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两期麻粒岩捕虏体及其寄主闪长岩的研究,讨论其形成的不同构造背景,从而探讨体制转折的起始时期。赤峰柴胡栏子二叠纪镁铁质麻粒岩及其寄主闪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262.3±3.1) Ma和(256.6±6.5) Ma,宁城河南营子三叠纪镁铁质麻粒岩及其寄主闪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229.7±2.6) Ma和(221±3) Ma。在上述两个地区还发现晚古生代二叠纪的闪长岩脉等。通过对比研究认为:二叠纪岩浆活动具有大陆裂谷初始阶段的特点,高场强元素含量比较低;而三叠纪高场强元素的增高显示地幔部分熔融程度的提高。二叠纪岩浆活动与此时全球构造演化及邻兴蒙造山带出现的双峰式火山活动密切相关。而晚三叠世岩浆活动则与底侵背景下陆内伸展作用有关,是构造体制转折的标志。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北缘 显生宙 镁铁质麻粒岩 同位素地质学 壳幔相互作用
收稿日期  2012-02-10   修回日期  2012-04-26   网络版发布日期  2012-05-25  
DOI:
基金项目:

国土资源部行业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第四项目第二课题(SinoProbe-04-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2196);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邵济安(1940—),女,教授,构造地质学专业。E-mail: wangcc@tsinghua.edu.cn

Copyright © 2008 by 地学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