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2008, 15(6) 177-184 DOI:     ISSN: 1005-2321 CN: 11-3370/P

本期目录 | 下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打印本页]    [关闭]                  上一篇 | 下一篇
论文
太湖沉积物中微生物多样性垂向分布特征

1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3
2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 环境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3

摘要

运用化学分析方法和PCRDGGE技术,从沉积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角度对太湖沉积物理化性质(pH、Eh)、营养盐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垂向分布及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上覆水接触界面处于轻度还原状态,在表层80 cm左右以下,Eh随沉积深度的增加迅速下降,还原性逐渐增强,到150~225 cm深度区间内,Eh值基本稳定,还原性最强,之后随深度的进一步增加,Eh呈“之”型缓慢升高。沉积物pH随深度的增加先降低后缓慢升高,pH在整个剖面上变化幅度不大,在72~76变动。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盐,总氮(TN)、总磷(TP)最高含量分数和有机质(OM)的最高百分比分别为2436 mg/g、0731 mg/g和3817%,其剖面特征表明,沉积物表层TN和OM远高于底层,其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TP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呈“之”型缓慢减少。不同深度沉积物的微生物群落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多样性差异,不同深度沉积物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之间的相似性和动态性存在差异。多元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N与OM显著相关,理化指标、营养盐中任一指标含量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但不显著,微生物多样性是营养盐及环境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微生物多样性;沉积物;垂向分布;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16S rDNA
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网络版发布日期  2008-06-20  
DOI: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2CB412307,2007CB81560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05082)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赵兴青(1974—),女,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生物学和地质微生物。 E-mail:nju_zhaoxq@163.com

Copyright © 2008 by 地学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