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 2021, Vol. 28 ›› Issue (4): 0-0.

• 特约主编致读者 •    下一篇

特约主编致读者

白中科   

  • 出版日期:2021-07-25 发布日期:2021-07-22

  • Online:2021-07-25 Published:2021-07-22

摘要: 特邀主编致读者
白中科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实现美丽中国、“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本专缉是39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79名师生近年来研究的24篇最新成果。研究区域覆盖了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草原、长江流域、黑河流域(黄河上游)、华北平原等;研究尺度涵盖了区域尺度(流域尺度)、大中地貌尺度(景观尺度)和场地尺度。
        理论方法研究论文8篇。梳理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脉络,阐明了生态修复研究方法论,辨析了生态修复若干“伪生态”和“假技术”,指出了生态修复发展战略框架、重大科学问题和研究热点。分析了我国实施的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存在对生态系统内在机理和规律认识不足、过度依赖工程措施、配套管理政策措施不健全等问题。对备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与关注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和典型案例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完善我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议。以我国农牧交错区——内蒙古科尔沁沙地为例,根据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特征、坨甸相间地貌分异和沙性土壤雨水渗漏迅速的特性,提出了基于遥感数据的一体化土地调查、评价与利用布局方法和最小地形干扰、雨养农业的土地整治工程模式。针对广泛分布并长期存在水土流失的基本国情,提出了将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整治、面源污染防治、农村污水及垃圾处理、村容村貌人居环境整治等融为一体的系统修复思想。总结了欧盟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验和方法,提出了生态空间“生态修复和管护生态补偿民生改善”、农业空间“生态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绿色发展”、城乡生活空间“多功能景观绿色宜居空间营造”、国土全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策略。以“生命共同体理论”“三生协调理论”“适宜性管理”等为指导,将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划为5大生态修复区,以及24个亚区、70个修复小区。基于文献检索和荟萃分析,系统梳理了青藏高原植被与环境因子相互关系,发现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的不利影响,由高覆盖度向中覆盖度转变强于由中覆盖度向低覆盖度转变的重要结论。
        矿区生态修复研究论文9篇。遥感监测查明了全国在建生产矿山、废弃矿山损毁土地面积、恢复治理面积,服务于“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全链条管理的全国矿山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基本形成。借鉴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矿山生物多样性管理系列指南》,提出了大宝山矿生物多样性管理的保护修复框架和技术方案。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为研究区,得出了将工矿用地占比控制在5%以内可达到控制总体景观生态风险的重要结论;采用流动监测法等,发现粗颗粒粉尘主要来源工矿用地而细颗粒粉尘主要来源城镇。基于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发现宁东矿区采矿活动对周围植被生长扰动效应敏感范围可达7~8 km。以长江经济带新桥硫铁矿山集中分布群为研究区,通过构建的20个评价指标综合评判了矿山地质环境。以西北荒漠区7座典型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得出以工程措施为主的砾幕层重构是控制风蚀的有效措施。以平朔矿区为例,采用固定监测样地方法,验证了人工支持引导生态系统自然修复效果;构建了适用于黄土高原矿区土地复垦美学视觉评价体系。
        水生态、草地生态、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研究论文7篇。对长江下游重要的铜铁资源基地——铜陵矿区46个河段水质进行了检测评价,发现主要污染源为矿山酸性废水。研究发现黑河中游盆地地下水主要来源于祁连山区大气降水补给且干流区地下水氘氧同位素比丰乐河流域更为富集;在丰乐河流域排泄区发现了非现代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古水。采集柴达木盆地大柴旦地区28个代表性水样,运用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发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主要受水岩作用和蒸发结晶作用控制。通过对138组石家庄地区浅层地下水水样分析,确定了地下水中铁锰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内蒙古草原露天煤矿为例,得到了利用光学和雷达遥感融合可有效提高复垦植被生物量估算精度的重要结论。以青海三江源称多县为例,运用基于数据挖掘的提升度算法确定了高寒草地退化驱动因素。以雄安新区西南部表层土壤和大宗农作物小麦、玉米为研究对象, 分析评价了As、Ni、Cu、Cr、Pb、Hg、Cd、Zn 等8种重金属元素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极具挑战,值得献身。新时期,希望得到国内外更多专家学者的专注和参与。
        值此《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辑付梓之际,谨向各位作者和评审专家为本专辑做出的贡献,以及《地学前缘》编辑部的精心把关表示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