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2010, 17(3) 64-78 DOI:     ISSN: 1005-2321 CN: 11-3370/P

本期目录 | 下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打印本页]    [关闭]                  上一篇 | 下一篇
论文
西昆仑及邻区区域构造演化的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龄记录
刘函, 王国灿, 曹凯, 孟艳宁, 王岸, 张克信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2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北京 100029
3中国地质大学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 430074
摘要

通过对西昆仑北部山前的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代学分析,将年龄划分为8个峰值区间:P1—47 Ma以来;P2—13~9 Ma;P3—24~18 Ma;P4—47~33 Ma;P5—79~57 Ma;P6—131~103 Ma;P7—185~180 Ma;P8—267~235 Ma,各峰值分布受阶段性抬升剥露和热事件共同影响。P8与P5主要受热事件控制,P6、P4、P3、P2、P1主要和抬升剥露有关,P7主控因素不明显。裂变径迹年龄峰值与西昆仑及邻区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构造事件的时限吻合,并伴随强烈的区域性断裂活动,指示裂变径迹年龄峰值记录了西昆仑及邻区构造演化的重大事件;其中,晚白垩世以来喜马拉雅东、西构造结抬升具有相似性,反映了青藏高原自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以来经历了相似的阶段性抬升。柯克亚连续沉积剖面显示西昆仑及邻区47 Ma以来开始最后一次大规模抬升,并指示上新世以来西昆仑及邻区的径迹年龄储备表现出由多样性向一致性、由无规律向年轻化的发展趋势,暗示47 Ma以来的抬升具整体抬升性质;36 Ma为抬升的转折点,表现为抬升剥露速率加快、基底开始大规模出露地表,西昆仑山对南边的水流形成障碍。

关键词: 西昆仑 碎屑锆石 裂变径迹 峰值 抬升
收稿日期  2009-07-31   修回日期  2010-01-05   网络版发布日期  2010-05-15  
DOI: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2137,40902060);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青藏高原新生代地质作用过程与第四纪环境演变综合研究”(121201061010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塔里木区块构造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刘函(1986—),男,硕士研究生,构造地质学专业,主要从事构造年代学及造山带地质学方面工作。Email: abc23982112@163.com

Copyright © 2008 by 地学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