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2008, 15(5) 235-241 DOI:     ISSN: 1005-2321 CN: 11-3370/P

本期目录 | 下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打印本页]    [关闭]                  上一篇 | 下一篇
论文
三峡库区消落区土壤磷释放的环境影响因子

1同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2重庆三峡研究院,重庆 404020

摘要

以三峡库区消落区万州段为试验基地,选取释磷能力较强的紫色冲积土,根据三峡水库消落带的“干湿交替”空间和时间特征,进行万州断面土壤磷释放的影响因子的实验室模拟试验和万州江面淹没的对照试验。研究发现,随着淹水时间的变化,各种形态的磷在前5~10 d各形态磷变化有相当的差异,随后变化趋势趋于稳定。TP有降低的趋势,土壤磷有一定的释放。野外研究表明OlsenP在淹水10周左右到达最大值,以后缓慢降低。淹水时土壤OlsenP增加,干燥后降低。多次淹水时每次淹水后土壤的有效磷水平都略有增加,落干后相较上次落干后有效磷水平降低,最后一次淹水后相较与初始时OlsenP水平低167%。随着淹水深度增加,土壤的OlsenP水平在淹水时由淹水前2053 mg/kg提高到4323 mg/kg,增加1106%。当上覆水磷浓度较低时(<2 mg/L),磷吸附到达平衡的时间较短,约需要6周。当上覆水磷浓度较高(>2 mg/L)时,磷吸附到达平衡的时间较长。微生物活动对淹水土壤的磷释放有一定影响,有微生物时磷的释放高于无微生物者0048 mg/L。种植植物的土壤在淹水后OlsenP含量大于土壤直接淹没时的释放量, 种植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和野地瓜藤(Ficus tikoua)的土壤中OlsenP分别较未种植物土壤释放量高出215%和127%。

关键词: 三峡库区;消落区;磷释放;影响因子
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网络版发布日期  2008-05-02  
DOI:
基金项目: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J08B01);科学技术部中俄科技合作计划项目(2007DFR90050);上海市科委项目(07da12007)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Copyright © 2008 by 地学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