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陆过渡带资源和环境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马里亚纳俯冲系统的构造特征
刘鑫,李三忠,赵淑娟,郭玲莉,王永明,李玺瑶,王鹏程,孙文军,曹现志,戴黎明,于胜尧,张臻,臧艺博,孔祥超,张勇,郑祺亮
地学前缘    2017, 24 (4): 329-340.   DOI: 10.13745/j.esf.yx.2017-3-16
摘要331)      PDF(pc) (2388KB)(541)    收藏
西太平洋马里亚纳俯冲带具有典型的“沟弧盆”体系,是由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到菲律宾海板块之下形成的洋洋俯冲带。前人研究成果为理解该区上覆板块地壳结构、弧前蛇纹岩化过程、岛弧及弧后岩浆作用、俯冲板块形态及其相关俯冲动力学过程提供了良好的约束。本文对马里亚纳地区现有研究成果,特别是构造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发现马里亚纳俯冲带的三维精细构造特征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厘定,导致马里亚纳弧后扩张的动力学机制存在较大争议。这主要是因为缺乏观测数据以及反演方法的局限性。为此,未来围绕马里亚纳俯冲带的构造特征研究,应首先开展长期系统的海底观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南海东部马尼拉俯冲带的地壳结构和俯冲过程
朱俊江,李三忠,孙宗勋,李先鹏,李健
地学前缘    2017, 24 (4): 341-351.   DOI: P542
摘要155)      PDF(pc) (6818KB)(589)    收藏
全球汇聚板块边缘是产生8级以上大地震和破坏性海啸的地方,一直以来是全球科学家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区域。马尼拉俯冲带位于南海东部,也是许多地震、海啸和活火山活跃的区域。本文依据以往穿过马尼拉俯冲带的多条多道反射地震测线和海底地震仪剖面数据,分析了马尼拉俯冲带海沟沉积物充填厚度变化、增生楔宽度变化、海底变形特征以及地壳速度结构变化,提出马尼拉俯冲带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分为北吕宋区段、海山链区段和南部西吕宋区段。不同区段的俯冲过程明显不同,提出俯冲增生和俯冲剥蚀(构造剥蚀)两种机制分别控制了该俯冲带的南、北区段。北段主要受到俯冲增生机制的控制,在海沟和弧前盆地之间形成巨大的增生楔构造,在南海北部大陆边缘10~15 km厚的减薄陆壳不断俯冲作用下,引起许多与俯冲有关的地震活动和构造变形。南段海山链区段海底地形复杂和粗糙,在俯冲增生、剥蚀或构造剥蚀的联合控制下,5~6 km厚大洋板块不断俯冲形成较小的增生楔结构,部分沉积物可能随着板块的俯冲被拖曳到板块边界的深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印缅俯冲增生楔气烟囱分带性及油气成藏规律
周立宏,孙志华,王振升,苏俊青,楼达,李三忠,胡俊刚,王海强,索艳慧
地学前缘    2017, 24 (4): 352-369.   DOI: 10.13745/j.esf.yx.2017-3-9
摘要133)      PDF(pc) (4298KB)(457)    收藏
印缅俯冲增生楔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前缘,是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地带。重新审视深水油气勘探潜力、认识增生楔地区油气成藏模式和机理是当前研究热点。印缅俯冲带增生楔提供了一个良好实例和研究契机,它不仅是一个斜向俯冲增生楔,而且是一个气烟囱发育的增生楔。本文基于高精度地震资料,应用地震波组和频谱扫描、地震属性检测以及基于多层感知器的非线性神经网络技术,识别出该区气烟囱具有分带性,且在增生楔斜坡和海沟盆地气烟囱发育。气烟囱总体表现出向海渐新、期次递减的特征,即增生楔斜坡以全新世和中新世两期发育的断层型气烟囱为主,纵向上横跨渐新统至更新统;海沟盆地以全新世发育的背斜型气烟囱为主,纵向上横跨中新统至全新统。气烟囱发育的动力来源为渐新统和中新统烃源岩持续生烃形成的超压,幕式构造活动产生气源通道,古近系和新近系中的泥页岩等提供封盖条件。气烟囱与油气成藏关系密切,具有振幅、频率、相位等地震异常并伴有亮点、平点等地震反射的相关伴生构造是油气运聚的有利目标。结合气烟囱的气源特征,本文提出混源断层型、生物气源断层背斜型、生物气源背斜型等三种气烟囱成藏模式,指出海沟盆地气烟囱地震异常体具有较好的浅层天然气勘探前景,下覆烃源岩内幕构造、岩性圈闭是另一个有利的油气勘探领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中国东部无机CO2气藏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关联
赵斐宇,姜素华,李三忠,曹伟,汪刚,张慧璇,高嵩
地学前缘    2017, 24 (4): 370-384.   DOI: 10.13745/j.esf.yx.2017-3-12
摘要254)      PDF(pc) (3023KB)(419)    收藏
中国东部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无机CO2气藏发育广泛,分布层位复杂。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松辽、渤海湾、苏北、三水、东海、珠江口、莺歌海等盆地无机CO2气藏的成因及运聚规律分析,结合深部碳循环以及(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过程,探讨了中生代以来(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对中国东部无机CO2气藏的影响。这些无机CO2气藏在空间分布上与中生代以来(古)太平洋板块俯冲造成的中国东部高地热流区、深大断裂分布及火山岩带展布一致。(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改变了中国东部的深部构造状态,导致大规模岩浆喷发、地热升高,并控制了深大断裂系统,有利于无机CO2运移储集;俯冲作用引起的软流圈上涌、地幔脱气作用以及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使中国东部形成大量高CO2含量的源区,为幔源CO2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