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油气成藏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准噶尔盆地深层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分析
何文军,费李莹,阿布力米提·依明,杨海波,蓝文芳,丁靖,鲍海娟,郭文建
地学前缘    2019, 26 (1): 189-201.   DOI: 10.13745/j.esf.sf.2019.1.12
摘要250)      PDF(pc) (6346KB)(451)    收藏
近年我国在深层、超深层领域获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准噶尔盆地深层的勘探尚处于初期阶段,有必要对准噶尔盆地深层油气形成条件开展系统研究梳理。在前人研究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新钻井资料对深层源岩成烃、成储及成藏的关键地质条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1)深部存在多套烃源岩并且达到成熟高成熟阶段,受到多期构造运动、异常高压等外部环境的影响,深部源岩的生烃过程复杂,但整体生烃潜力大,能够提供充足的油气;(2)在深埋条件下,深部致密的储层受到多期构造活动叠加造缝、风化淋滤、烃类生成造成的有机酸溶蚀及早期充注、异常高压4个方面改善作用的影响,依然存在优质储集层;(3)油气的成藏受控于深部源岩的成烃及成储过程,表现为多期油气充注的特点,油气的富集类型受控于源岩母质的供烃类型,不同深层领域的油气成藏有其差异性;(4)盆地富烃凹陷内及斜坡区的深大构造与地层岩性目标,以及盆地深部含致密油、致密气资源的二叠系与盆地腹部含致密砂岩气的侏罗系煤系均具有利的成藏条件,是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有利领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塔西北地区早寒武世玉尔吐斯组热液作用及沉积模式
张春宇,管树巍,吴林,任荣
地学前缘    2019, 26 (1): 202-211.   DOI: 10.13745/j.esf.sf.2019.1.11
摘要288)      PDF(pc) (4144KB)(288)    收藏
埃迪卡拉纪寒武纪之交全球沉积了一套黑色泥页岩和硅质岩组合,塔里木盆地早寒武世玉尔吐斯组即包含这样一套组合,并被认为是塔里木古生界主力烃源岩之一,然而目前对这套岩石组合的成因及沉积过程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在野外研究的基础上,将玉尔吐斯组分为5段,分为两个海进海退旋回,认为其总体沉积于缓坡背景之上。对第一段硅质岩进行主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其含有较低的Al/(Al+Fe+Mn)和较高的Fe/Ti值(均值分别为0.29和108.24)。在AlFeMn和Fe/TiAl(Al+Fe+Mn)图解上,多数样品落入热液作用范围,表明硅质岩主要受热液作用控制。硅质岩REE配分模式显示其不具有Eu的正异常和LREE富集的特征,这显示了海水对热液的稀释作用。靠近热液盆内口的库勒和什艾日克剖面发育较厚的硅质岩和一系列滑移变形构造。早寒武世时期,南天山洋已经打开,硅质热液广泛发育于整个塔北的深水和浅水区,这些迹象表明该区早寒武世仍然有很强的伸展构造活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百口泉组砾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肖萌,袁选俊,吴松涛,曹正林,唐勇,谢宗瑞,王瑞菊
地学前缘    2019, 26 (1): 212-224.   DOI: 10.13745/j.esf.sf.2018.12.7
摘要286)      PDF(pc) (6238KB)(425)    收藏
综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场发射扫描电镜、Quemscan软件、X-衍射、阴极发光、图像分析等分析测试手段,并结合测井、录井和物性等资料,从沉积和成岩两方面对准噶尔盆地玛湖西斜坡百口泉组砾岩储层特征与有利储层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砾岩储层骨架颗粒的成分、粒度、分选性和砾岩体的厚度主要由物源和沉积环境共同决定,这些因素控制了埋藏期的压实作用和钙质胶结作用的强弱、成岩环境的特征、孔隙流体的性质、钾长石溶蚀作用以及火山碎屑的蚀变对储层性质的影响。相对扇三角洲平原亚相的水上河道和河道间,发育在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的储层厚度较大,刚性颗粒含量高、分选好,易发育绿泥石膜,压实作用相对较弱,孔隙较大且连通性较好,孔隙流体流动性较好,因此,钾长石和岩屑等易溶矿物的溶蚀产物如高岭石、伊利石等自生黏土矿物易被带出而不在原地发生沉淀,对储层物性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处于有机质优势运移方向的储层物性较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塔里木盆地深层走滑断层分段特征及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以塔北地区哈拉哈塘油田奥陶系走滑断层为例
马德波,邬光辉,朱永峰,陶小晚,陈利新,李鹏飞,袁苗,孟广仁
地学前缘    2019, 26 (1): 225-237.   DOI: 10.13745/j.esf.sf.2019.1.10
摘要309)      PDF(pc) (6766KB)(451)    收藏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走滑断层是发育在克拉通内部稳定区的小滑移距走滑断层,对于深部储层形成与油气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基于哈拉哈塘油田4 140 km2三维地震资料,在高精度相干切片提取与地震精细解释基础上,对研究区奥陶系走滑断层进行了分段研究并讨论了分段性对于储层发育与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哈拉哈塘油田奥陶系走滑断层整体格局为由北东、北西向断层组成的纯剪机制下形成的共轭走滑断层,单条走滑断层的构造特征符合Riedel剪切模型,主干断层周围主要发育R剪切分支断层。(2)根据走滑断层不同部位构造样式、应力状态的差异,建立了小滑移距走滑断层分段发育模式。走滑断层端部为应力发散区,多表现为马尾状构造,可分为伸展型和挤压型马尾状构造。走滑断层内部由线性段、斜列叠覆段、分支断层段、辫状构造段组合而成。线性段呈线性延伸,剖面上为孤立的高陡直立断层。斜列叠覆段分为拉张型叠覆段和挤压型叠覆段,其类型受控于次级断层旋向与阶步的关系。分支断层段多为斜交压扭样式,羽状断层发育较少。辫状构造段内部断垒与断堑交错发育,划分为张扭段、压扭段。(3)不同段具有不同的储层发育特征。马尾状构造段、斜列叠覆段、辫状构造段储层最为发育,分支断层段储层较为发育,线性段储层相对不发育。(4)综合储层发育位置、油源断裂与分支断层配置关系、局部构造高3方面因素,建立了6类与走滑断层相关的油气富集模式。R剪切分支断层与主干断层夹持部位、压扭段内部、马尾状分支断层高部位是北部潜山顺层岩溶区最为发育的3种油藏富集模式;压扭段内部、张扭段是南部断控岩溶区油气更富集的部位。论文成果认识对于完善克拉通盆地稳定区小滑移距走滑断层分段发育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受控于走滑断层的岩溶缝洞型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生产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大侏罗沟走滑断层油气成藏效应
卞保力,张景坤,吴俊军,李宗浩,王岩,曹剑
地学前缘    2019, 26 (1): 238-247.   DOI: 10.13745/j.esf.sf.2019.1.14
摘要247)      PDF(pc) (7469KB)(341)    收藏
走滑断层判识及其油气成藏效应是当前构造地质学与石油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为进一步认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的控藏断层大侏罗沟走滑断层,对其进行了野外露头观察和地震剖面解释,以进一步明确其构造属性与边界,在此基础上,结合油层分布与原油性质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讨论了其成藏效应。结果表明,大侏罗沟断层走滑特征明显,西端野外露头上断线平直、断面陡立、发育水平擦痕,东端地震剖面平面上发育“马尾状构造”、剖面上发育“花状构造”。据此重新限定了断层的边界,西以达尔布特断层为界,东以达探1井为界,全长约80 km。大侏罗沟走滑断层对油气兼具横向和纵向输导效应,使得油气藏在平面上沿断层被动盘富集,纵向上呈“串珠状”分布,这可能是这类走滑断层所具有的普遍特征。据此,研究区一系列走滑断层的被动盘在下步勘探中值得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玛湖凹陷玛中—玛东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断裂特征及控藏作用分析
周路,朱江坤,宋永,陆鹏,瞿建华,尤新才,吴勇,任本兵,赵明坤,肖豪
地学前缘    2019, 26 (1): 248-261.   DOI: 10.13745/j.esf.sf.2018.12.8
摘要153)      PDF(pc) (30229KB)(217)    收藏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发现了十亿吨级砾岩大油田,目前在玛湖凹陷中部和东部地区也获得了可喜的勘探成果。利用新采集三维地震及周边多块区域三维地震资料组成的连片三维地震数据体,对玛纳斯湖以东的玛中—玛东地区百口泉组开展了连片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发现该地区中、深层可划分为4个主要的构造层,百口泉组断裂十分发育,具有多套断裂系统,断裂平面分布规律性强,且断裂类型多样。断裂控制了深、浅层构造的发育与分布,且断裂与油气藏的形成关系密切。研究区发育五种类型断裂, 其中在海西期强烈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并在印支期持续发育的逆冲深大断裂控制了玛湖凹陷区主要凸起和鼻隆等构造的形成与发育,同时该断裂也是油气纵向源外跨层运移至百口泉组的重要输送通道,各探井日产油量与距该断裂的距离呈现明显负相关关系,距离该断裂近的圈闭获高产可能性大;其次沿EW向呈雁列式分布的走滑断裂发育,平面延伸距离长,具有高部位封堵油气作用。断裂分布与储层物性发育区具有良好对应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台北凹陷葡北—葡萄沟地区七克台组低幅度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分析
吴勇,邱泽华,陈旋,康积伦,周路,周洁玲,周亚东,陆鹏
地学前缘    2019, 26 (1): 262-271.   DOI: 10.13745/j.esf.sf.2018-12.17
摘要161)      PDF(pc) (5621KB)(240)    收藏
从低幅度构造识别的影响因素出发,采用地震正演模拟技术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葡北—葡萄沟地区侏罗系七克台组低幅度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并以主要成藏期七克台组古地貌特征和沉积相分布特征进行低幅度构造成藏模式分析。研究表明:葡北—葡萄沟地区侏罗系七克台组低幅度构造识别受其埋藏深度和上覆地层平均速度的控制和影响,埋藏较浅且平均速度较小是低幅度构造易于识别的重要特征;该区火焰山断裂和七克台组上部泥岩控制着低幅度构造的垂向运移,缓坡带断裂结合七克台上部的泥岩盖层控制着葡北地区低幅度构造侧向运移+垂向运移的成藏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