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地球化学及成矿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青海省东昆仑斑岩带新发现
袁万明,莫宣学,张爱奎,田承盛,冯星,王珂
地学前缘    2017, 24 (6): 1-9.   DOI: 10.13745/j.esf.yx.2017-10-1
摘要240)      PDF(pc) (1512KB)(619)    收藏
东昆仑地块近年来陆续发现和勘探一些斑岩型矿床,显示斑岩成矿作用的重要性和斑岩型矿床的找矿潜力。笔者在东昆仑新近发现多条斑岩带,它们相互平行,呈NE向产出,规模不等,既可产于两条近EW向主干断裂带之间,又可穿越主干断裂带;既可产于昆南区、昆中区或昆北区,又可跨区产出;主要出露于昆中带和昆北带,又以东昆仑东段都兰地区和西段祁漫塔格地区为主。斑岩体于印支期集中产出,其中印支晚期成矿能力较强。花岗斑岩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少量为碱性系列。斑岩型矿床氧逸度δFMQ值变化于2~4之间,并普遍属于埃达克质岩,体现较好的成矿远景。斑岩带的形成造就NE向斑岩型成矿带产出,而NE向断裂带即是斑岩成矿构造,故亦可称之为斑岩型构造岩浆成矿带。NE向斑岩带的识别与确认,是东昆仑斑岩类地质与成矿研究的新发现,这对区内的构造活动、岩浆作用、地质演化与成矿预测等,均具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东昆仑东段加鲁河中基性岩体环石英捕虏晶角闪石和黑云母矿物学特征及其对岩浆混合过程的约束
陈国超,裴先治,李瑞保,李佐臣,刘成军,陈有炘,裴磊,张永明,王盟,张玉,李小兵
地学前缘    2017, 24 (6): 10-24.   DOI: 10.13745/j.esf.yx.2017-2-31
摘要150)      PDF(pc) (2373KB)(679)    收藏
加鲁河中基性岩体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岩体边部岩浆混合作用明显,富含暗色环边石英,是研究岩浆混合作用的理想地质体。本文在详细岩石学研究基础上,对寄主岩(香加南山花岗岩基)包体包体捕虏晶暗色环边石英的矿物(黑云母和角闪石)进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类型黑云母的Fe2+/(Fe2++Mg)比值基本一致,介于0.53~0.59,寄主岩黑云母的MgO含量较低(8.06%~8.29%),包体捕虏晶暗色环边的黑云母MgO含量较高(分别为9.38%~9.45%和9.25%~9.52%);不同类型角闪石的(Ca+Al)较高,大于0.5,寄主岩角闪石具有较高的FeOT含量(20.27%~21.01%)和较低Mg#值(45~47);包体包体捕虏晶暗色环边的角闪石具有较低的FeOT含量(分别为18.31%~19.49%、18.11%~18.90%和18.01%~18.43%)和较高的Mg#值(分别为50~54、52~53和55~60)。寄主岩的角闪石(为铁浅闪石)和黑云母(为铁质黑云母)具壳型特征;包体包体捕虏晶暗色环边的角闪石(为镁角闪石)和包体暗色环边的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具壳幔型特征。寄主岩和包体捕虏晶的角闪石具有近似的成分和结晶环境,显示包体与寄主岩间存在成分交换。早期富水岩浆有利于磁铁矿和钛铁矿结晶,使晚期结晶的暗色环边矿物(黑云母和角闪石)具有较高的MgO含量和较低的FeOT含量,以及最低的结晶温度和压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北秦岭光石沟铀矿区花岗岩、伟晶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因意义
袁峰,刘家军,吕古贤,沙亚洲,张帅,翟德高,王功文,张宏远,刘刚,杨尚松,王菊婵,仁王瑞
地学前缘    2017, 24 (6): 25-45.   DOI: 10.13745/j.esf.yx.2017-2-32
摘要294)      PDF(pc) (3368KB)(569)    收藏
光石沟铀矿床是中国重要的伟晶岩型铀矿,铀矿体产在黑云母花岗伟晶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的接触带上。本文对矿区出露的花岗岩、花岗伟晶岩开展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约束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和形成环境。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了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正长花岗岩、产铀黑云母花岗伟晶岩、非矿黑云母花岗伟晶岩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40.3±2.6) Ma、(420.4±2.7) Ma、(415.1±2.6) Ma和(413.6±2.4) Ma。地球化学数据显示,从矿区花岗岩到花岗伟晶岩分异程度逐渐升高,富集LILE(Rb、Ba、Sr),亏损HFSE(Nb、Ta、Ti),并且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花岗伟晶岩为具有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TE1,3=1.06~1.14)的NYF型(Nb>Ta、Y、F)伟晶岩,指示了熔体与出溶的富挥发分流体间强烈的相互作用。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正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伟晶岩的锆饱和温度TZr分别为730~765 ℃、700~723 ℃和518~640 ℃。花岗质岩浆在深成中等还原(ΔOx=-0.54~-0.25)的环境上升侵位,源区为石榴石和斜长石稳定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的岩石成因与混入幔源物质的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有关。伴随汇聚挤压作用的减弱,同源母岩浆的缓慢分离结晶形成了黑云母正长花岗岩花岗伟晶岩组合。产铀黑云母花岗伟晶岩中较高含量的FeOT、MgO、TiO2、MnO、LILE(Rb、Ba、K)和较低的HFSE(Nb、Ta)是伟晶岩浆和黑云斜长片麻岩发生化学交换的结果。伟晶岩浆的同化分离结晶(AFC)导致了U在接触带的饱和,在中等还原的环境下富集成矿。光石沟花岗岩和花岗伟晶岩形成于北秦岭同造山造山晚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南祁连北缘东段晚奥陶世构造演化:多藏角闪辉长岩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矿物化学证据
师江朋,韩效忠,乔树岩,王致山,霍腾飞,杨浩田,杨德彬
地学前缘    2017, 24 (6): 46-59.   DOI: 10.13745/j.esf.yx.2017-5-30
摘要189)      PDF(pc) (1962KB)(444)    收藏
为约束多藏角闪辉长岩的岩石成因和南祁连北缘东段晚奥陶世的构造演化,对多藏角闪辉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矿物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角闪辉长岩中锆石具条痕状吸收和高的Th/U比值(0.37~1.16),暗示其岩浆成因。岩浆锆石的206Pb/238U定年结果为(444±3) Ma,表明多藏角闪辉长岩形成于晚奥陶世,两组捕获锆石的年龄为520 Ma和484 Ma,代表早期的岩浆事件。多藏岩体具相对低的SiO2含量(51.68%~55.66%)和高的MgO(4.48%~7.37%)、TiO2(1.01%~1.24%)、FeOT(7.99%~8.72%)含量以及高的Mg#值(53~63);LREEs相对富集、HREEs相对亏损,(La/Yb)N=4.03~7.89,具有弱的Eu异常(δEu=0.78~1.16),富集LILEs(Rb、Ba、K)、亏损HFSEs(Nb、Ta),具Sr、P、Ti元素的亏损。结合矿物化学分析表明,南祁连北缘东段多藏角闪辉长岩起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洋洋汇聚向洋陆碰撞转换背景下俯冲大洋板片断离后的伸展构造环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西准噶尔海山俯冲的地质效应:来自泥盆纪—石炭纪火山岩地球化学证据
杨高学,李永军,佟丽莉,李甘雨,吴乐
地学前缘    2017, 24 (6): 60-67.   DOI: 10.13745/j.esf.yx.2016-11-55
摘要147)      PDF(pc) (1227KB)(377)    收藏
海山或火山岛链俯冲与洋壳俯冲具有明显不同的动力学和岩浆效应,主要表现在俯冲带的地貌、发生地震的频度和烈度及火山弧岩浆作用和资源效应。西准噶尔地区泥盆纪—石炭纪火山岩分布有限,多以夹层产出,岩性主要为玄武岩和安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钙碱性和碱性系列均有发育,具有E-MORB或OIB特征,较高的Nd/Sm及206Pb/204Pb比值,明显亏损Nb、Ta、Ti,具有岛弧岩浆特点。结合西准噶尔蛇绿混杂岩中不断识别出OIB特征玄武岩并认为其形成于大洋板内海山的地质事实,提出泥盆纪—石炭纪火山岩具有E-MORB和OIB特征很可能是受早期形成海山在俯冲带内部部分熔融的影响,即为海山俯冲的地质效应,而这种海山俯冲的地质效应可能在整个古亚洲洋的演化过程中都存在,然而需要后续进一步工作。海山俯冲模式的提出不仅丰富了西准噶尔火山岩成因理论,而且为研究西准噶尔构造岩浆事件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中酸性岩体氟地球化学研究
魏少妮,朱永峰,安芳
地学前缘    2017, 24 (6): 68-79.   DOI: 10.13745/j.esf.yx.2017=02=1
摘要105)      PDF(pc) (1367KB)(340)    收藏
氟是岩浆热液作用过程中常见的矿化剂元素,对成矿过程的理解至关重要。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产出斑岩型铜矿床,Ⅰ、Ⅱ、Ⅲ-1号岩体矿化程度差,金属矿物体积分数<1%,表现为浸染状分布的黄铜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Ⅲ-2号岩体矿化中等,金属矿物体积分数1%~5%,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少量毒砂、辉钼矿、斑铜矿、黝铜矿、闪锌矿和银金矿。V号岩体产出大型斑岩铜矿床,矿石样品金属矿物体积分数>15%,浸染状和硫化物脉体常见。样品氟含量测试结果显示,弱矿化花岗闪长岩的氟含量为(300~512)×10-6,平均为394×10-6,中等矿化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的氟含量为(287~573)×10-6,平均为427×10-6,斑岩铜矿矿石样品的氟含量为(466~811)×10-6,平均为639×10-6,明显高于弱矿化和中等矿化样品。随氟含量升高,样品的铜含量逐渐升高,指示氟对铜在流体中的迁移有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东天山似斑状角闪辉长岩类与铁钛氧化物矿床的关系
石煜,王玉往,王京彬
地学前缘    2017, 24 (6): 80-97.   DOI: 10.13745/j.esf.yx.2016-11-22
摘要113)      PDF(pc) (2136KB)(263)    收藏
似斑状角闪辉长岩类是东天山镁铁超镁铁杂岩的一部分,以含有嵌晶角闪石为特征,其中部分岩体的似斑状角闪辉长岩赋存铁钛氧化物矿床。为探讨东天山似斑状角闪辉长岩类和铁钛氧化物矿床形成的内在成因关系,本次研究对二红洼、牛毛泉和香山西似斑状角闪辉长岩类的斜长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以及嵌晶角闪石进行了系统的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并对其形成物理化学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东天山似斑状角闪辉长岩类的母岩浆氧逸度变化范围为NNO-0.37~NNO+1.15,和攀西地区最大的红格岩体的氧逸度一致,侵入于中下地壳,深度介于8.9~15.7 km,结晶温度大于914 ℃。东天山似斑状角闪辉长岩中铁钛氧化物矿床的富集得益于母岩浆的高氧逸度,但铁钛氧化物矿床的形成和规模则受控于各个岩体的岩浆演化程度。二红洼、牛毛泉和香山西的岩浆的演化程度系统增高,演化程度最低的二红洼岩体并未形成铁钛氧化物矿床,而分异演化程度逐渐增高的牛毛泉和香山西似斑状角闪辉长岩类则分别形成了本区一个小型的和一个大型的铁钛氧化物矿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松潘—甘孜造山带南缘二叠系变质玄武岩的成因与构造意义
朱玉娣,代堰锫,王丽丽,张惠华,李同柱,沈战武,修迪
地学前缘    2017, 24 (6): 98-109.   DOI: 10.13745/j.esf.yx.2016-11-23
摘要188)      PDF(pc) (1707KB)(434)    收藏
松潘—甘孜造山带南缘的二叠系之中发育一套顺层产出的变玄武岩,岩石具有明显的变余枕状构造及气孔构造。本文对其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分析,并探讨其岩石成因与成岩构造背景。变玄武岩具有低的SiO2质量分数(47.56%~37.98%)与Nb/Zr值,其MgO(平均为18.95%)、Mg#值(平均为74.1)和Cr(平均为1 712×10-6)含量较高,表明原岩岩浆很可能起源于亏损地幔,主要由石榴石橄榄岩发生20%~25%的部分熔融形成。岩石MgO与Cr含量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具有极低的La/Sm(2.86~1.02)、(Th/Yb)PM(2.42~0.56)、(Th/Ta)PM(1.21~0.43)和(La/Nb)PM(1.55~0.27)比值,说明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含铬矿物的分离结晶,且没有遭受地壳物质的混染。变玄武岩稀土、微量配分型式及构造背景判别显示,岩石的化学成分与E-MORB及N-MORB相当。野外考察显示,与变玄武岩共生的岩石主要为二叠系大理岩,暗示变玄武岩原岩很可能形成于成熟的弧后盆地环境。结合二叠系还发育超基性岩的事实,本文认为该套变玄武岩可能是古特提斯洋的洋壳残余。另外成分对比显示,松潘—甘孜造山带南缘的二叠系变玄武岩并非峨眉山玄武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沂沭断裂带中生代青山群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石成因
张永清,凌文黎,张军波,段瑞春,任邦方,杨红梅
地学前缘    2017, 24 (6): 110-118.   DOI: 10.13745/j.esf.yx.2016-11-59
摘要130)      PDF(pc) (1293KB)(345)    收藏
以沂沭断裂带安丘地区中生代青山群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在进行系统的元素同位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安丘火山岩SiO2含量变化于56.5%~65.8%,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岩石组合为英安岩和粗面安山岩;安丘火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显示富集但变化范围较大的Sr-Nd同位素组成((87Sr/86Sr)t=0.708 7~0.710 7,εNd(t)=-13.7~-5.93)。综合分析表明,安丘火山岩为大陆下地壳物质经拆沉作用于地幔环境中发生部分熔融作用,与上地幔岩石发生交代作用后进入地表形成,且其源区中可能有软流圈物质的加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