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 2017, Vol. 24 ›› Issue (5): 39-53.DOI: 10.13745/j.esf.yx.2017-2-5

• 典型矿床研究新进展 • 上一篇    下一篇

紫金山矿田Cu-Fe-S矿物的EPMA和LA-ICP-MS微区元素分析及地质意义

刘文元,陈毓川,刘羽   

  1. 1. 福州大学 紫金矿业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2. 中国地质科学院 矿产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037
  • 收稿日期:2017-01-01 修回日期:2017-02-23 出版日期:2017-11-14 发布日期:2017-11-14
  • 作者简介:刘文元(1982—),男,博士,高级实验师,从事矿床矿物学和微束分析研究。E-mail:15146@163.com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2016,41672035);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1105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6002008)

  • Received:2017-01-01 Revised:2017-02-23 Online:2017-11-14 Published:2017-11-14

摘要: 应用EPMA和LA-ICP-MS微区分析技术,首次揭示了紫金矿田中铜铁硫化物的主、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紫金山铜金矿浅部蓝辉铜矿石的铜矿物具有富Se的特征,其中铜蓝中的Se最高可达1.57%,并出现Se的成分环带特征。LA-ICP-MS的微量元素分析表明蓝辉铜矿和久辉铜矿中含较高的Au(>1×10-6)和Ag,是金、银的重要载体,同时含较高含量的Bi、Sn、As和Se,与次生富集成因存在着显著的区别。紫金山铜金矿和龙江亭铜矿的斑铜矿是重要的Ag和Bi载体,不同阶段的斑铜矿的微量元素有差异,高硫化阶段的斑铜矿Bi含量较高,而中低硫化阶段的斑铜矿Ag和Sn含量较高。黄铜矿含少量的Ag,但出现了较高的In(约30×10-6),是铟的重要载体。高硫化阶段的黄铁矿具有更高的Cu和Ni。此外,矿石矿物中普遍含有较高的Se、Te、Ge和As,均表明紫金山矿田的矿床与火山活动的热液作用紧密相关。紫金山铜金矿床中出现的W、Sn、Mo、Bi和In元素异常带是一种指示斑岩型矿化向高硫化型矿化过渡的地球化学标志,指示紫金山深部具有潜在的斑岩成矿潜力。

关键词: 紫金山矿田, 铜铁硫化物, LA-ICP-MS分析, 微量元素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