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 2017, Vol. 24 ›› Issue (3): 331-340.DOI: 10.13745/j.esf.yx.2017-2-30

• 非主题来稿选登 • 上一篇    下一篇

汶川地震前的甲烷浓度异常及大气增温耦合

王杰,李献瑞,杜承宸,曾佐勋   

  1. 1. 中国地震局 地震研究所 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 430071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3. 教育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4
    4. 华中构造力学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4
  • 收稿日期:2016-04-20 修回日期:2017-01-20 出版日期:2017-05-15 发布日期:2017-05-15
  • 作者简介:王杰(1981—),男,博士,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及地震监测预测研究。E-mail:eqwangjie@qq.com
  • 基金资助: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所长基金项目(IS201556231)

  • Received:2016-04-20 Revised:2017-01-20 Online:2017-05-15 Published:2017-05-15

摘要: 利用Aqua卫星红外探测器(AIRS)获得的大气甲烷浓度数据和康定、姑咱两地震台的气温数据,研究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后龙门山断裂带周边大气甲烷浓度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与气温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自2004年起松潘—甘孜地块上部便出现了显著的甲烷浓度升高现象;大气甲烷浓度变化受构造活动控制明显;随着发震时刻的临近,浓度的高值区自龙门山断裂带两端逐渐向震中西侧集中,地震当天浓度达到最高值;大气甲烷浓度的变化趋势与地表气温变化一致,但时间上稍有滞后,反映出甲烷由地下上涌到地表,再运移到高空的过程。最后,探讨了震前大气甲烷浓度变化的机理,认为甲烷的释放与壳幔应力状态以及上覆地壳裂隙的产生和扩容有关。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甲烷, 气温, 地壳流体, 微破裂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