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 2017, Vol. 24 ›› Issue (2): 54-63.DOI: 10.13745/j.esf.yx.2016-12-11

• 区域成岩成矿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 上一篇    下一篇

鄂尔多斯盆地叠合演化及构造对成煤作用的控制

  

  • 收稿日期:2016-07-28 修回日期:2016-09-10 出版日期:2017-03-15 发布日期:2017-03-15
  • 作者简介:王双明(1955—),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煤田地质与煤矿区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E-mail:sxmtwsm@163.com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2308)

  • Received:2016-07-28 Revised:2016-09-10 Online:2017-03-15 Published:2017-03-15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是多期成煤盆地叠合改造形成的构造盆地。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和侏罗纪成煤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具有一定差异,但煤炭资源形成的时空规律具有高度相似性。大地构造背景转换过程控制聚煤期,石炭纪、二叠纪含煤岩系形成于加里东—海西构造运动转换过程,三叠纪和侏罗纪含煤岩系形成于印支—燕山转换过程。沉积作用转换区域控制成煤区,在近海型盆地中,成煤区位于向陆一侧的河海沉积作用转换区域。在内陆湖泊型盆地中,成煤区位于围绕湖心呈环带状分布的河湖沉积作用转换区域。燕山及以后的构造运动控制了含煤岩系的形变方式和煤炭资源赋存状态。鄂尔多斯成煤盆地后期改造的显著特点是西部逆冲,东部隆起,南部和北部隆升和断陷共生。盆地西缘发育近南北向逆冲推覆构造,导致侏罗纪含煤岩系大面积剥蚀,造成石炭纪、二叠纪含煤岩系剥蚀、重复、褶皱和断裂。东部发生大面积隆起,石炭纪、二叠纪和侏罗纪含煤岩系遭受大范围剥蚀。盆地内部形成向北西缓倾的斜坡和南北向延伸的向斜,使晚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煤炭资源得到保存。南部和北部边缘相继发生先抬升后断陷,形成了银川—河套断陷和汾渭断陷,构成了鄂尔多斯盆地含煤岩系的南北边界。构造背景和沉积作用转换是控制煤炭资源形成的重要地质条件,在大地构造运动界面上覆岩系中,寻找沉积体系转换区域是战略性找煤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煤炭资源, 成煤期, 成煤区, 构造控煤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