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 2017, Vol. 24 ›› Issue (3): 157-167.DOI: 10.13745/j.esf.2017.03.014

• 盆地热历史 • 上一篇    下一篇

柴达木盆地东部古生代以来构造热演化

李宗星,邱楠生,马寅生,郭迎春,肖勇军,赵为永   

  1.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49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北京 102249
    3.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力学研究所 页岩油气调查评价中国地质科学院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
    4. 中国石化 胜利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 山东 东营 257000
    5. 中石油 青海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甘肃 敦煌 736202
  • 收稿日期:2016-09-15 修回日期:2016-12-01 出版日期:2017-05-15 发布日期:2017-05-15
  • 作者简介:李宗星(1982—),男,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盆地地温场、盆地构造热演化研究。E-mail:lizongxing@cags.ac.cn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220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项目(DZLXJK201305);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120964)

  • Received:2016-09-15 Revised:2016-12-01 Online:2017-05-15 Published:2017-05-15

摘要: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三大含油气盆地之一,经历了多期叠加与改造。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研究一方面对分析柴达木盆地的构造成因,揭示青藏高原的形成机制和隆升历史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为盆地进行油气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平衡剖面技术、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布特征定性分析与径迹长度分布数据定量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柴达木盆地东部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东部在侏罗纪早期构造活动强烈,导致了石炭系抬升、剥蚀;白垩纪末期构造运动相对较弱,表现为早期的弱伸展与晚期北东南西向的挤压;喜山运动在该区域多期发育,主要为喜山运动早期(41.1~33.6 Ma)、喜山运动晚期(9.6~7.1 Ma,2.9~1.8 Ma),其中晚喜山运动造成了先存断裂的再次活化。在埋藏史重建的基础上,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热历史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东部热历史总体变现为缓慢降低的特征,古生代末期柴达木盆地东部古地温梯度为38~41.5 ℃/km,地温梯度平均值为39 ℃/km;古近纪早期地温梯度降为29~35.2 ℃/km,平均值为约33.0 ℃/km,古近纪末地温梯度有所变大,新近纪末趋于现今的热状态。柴达木盆地东部古生代以来构造热演化特征主要受控于研究区岩浆热事件发育与构造活动的特征。

关键词: 构造热演化, 平衡剖面, 裂变径迹, 柴达木盆地东部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