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 2017, Vol. 24 ›› Issue (1): 78-105.DOI: 10.13745/j.esf.2017.01.006

• 深时气候与环境 • 上一篇    下一篇

冀北滦平盆地榆树下剖面大北沟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其地质年代探讨

覃祚焕,席党鹏,徐延康,魏丰,丁聪,俞志强,万晓樵   

  1.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00083
    2. 北京盛元金土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 100097
  • 收稿日期:2016-09-18 修回日期:2016-10-25 出版日期:2017-01-15 发布日期:2017-01-15
  • 作者简介:覃祚焕(1989—),男,博士研究生,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E-mail:qinzh@cugb.edu.cn
  • 基金资助: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2CB822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2008,41172015,4117203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优秀导师基金项目(53200859507)

QIN Zuohuan1,XI Dangpeng1,*,XU Yankang2,WEI Feng2,DING Cong1,YU Zhiqiang1,WAN Xiaoqiao1   

  • Received:2016-09-18 Revised:2016-10-25 Online:2017-01-15 Published:2017-01-15

摘要: 滦平盆地榆树下剖面大北沟组出露完全、沉积连续、化石丰富,是研究热河生物群的起源、早期演化以及中国陆相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过渡地层的关键层位。论文对人工新揭露出的榆树下剖面进行了精细的实测;阐明了大北沟组与张家口组界线的标志,为凝灰质碎屑岩(沉积岩)的出现与晶屑岩屑熔凝灰岩(火山岩)的结束;大店子组与大北沟组界线的标志,为“蜂窝梁砾岩”或与之相当的粗碎屑岩的出现。剖面的主体大北沟组总厚度为224.51 m,可分为3段46层。大北沟组二段与一段界线的标志,为正常沉积岩(不含或很少火山物质,开始出现丰富化石)的出现并取代凝灰质碎屑岩成为主要的岩层;大北沟组三段与二段界线的标志清晰,为一套青灰色粉砂凝灰岩的出现。依据新采集到的化石并结合前人资料,完成了榆树下剖面大北沟组综合生物地层的建立。首次在大北沟组二段中上部发现了介形类化石,并可延伸到三段顶部;初步鉴定出介形类化石9属17种,可划分为LuanpingellaPseudoparacypridopsisEoparacypris组合带,并可进一步细分为Luanpingella postacuta和Pseudoparacypridopsis mountfieldensis 2个亚带。叶肢介化石的首现面在二段底部,可贯穿至三段顶部;叶肢介组合带的划分参考前人的结果,由下至上分为Nestoria pissoviJibeilimnadia ovata、Nestoria pissoviKeratestheria gigantea和Yanshania xishunjingensisY.subovata 3个化石带。昆虫化石主要分布在二段中部至三段中上部的页岩中,仅为三尾拟蜉蝣(Ephemeropsis trisetaris)一个种,据此建立昆虫类Ephemeropsis trisetaris化石带。此外,参考前人资料,尝试建立了大北沟组孢粉、双壳类和鱼类化石带。在大北沟组介形类、叶肢介、孢粉等生物的年代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大北沟组同位素测年结果、磁性年代特征和生物归属的认识,将大北沟组的地质时代归为早白垩世。

关键词: 滦平盆地, 榆树下剖面, 大北沟组, 岩石地层, 生物地层, 地质年代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