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 2015, Vol. 22 ›› Issue (4): 53-66.DOI: 10.13745/j.esf.2015.04.007

• 矿田构造研究与深部外围找矿 • 上一篇    下一篇

云南普朗斑岩型铜矿田构造岩相成矿规律与控矿特征

李文昌, 刘学龙   

  1. 1. 云南省地质调查局, 云南 昆明 650051
    2.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93
  • 收稿日期:2014-11-20 修回日期:2015-01-22 出版日期:2015-07-15 发布日期:2015-07-15
  • 作者简介:李文昌(196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与研究工作。E-mail:Lwcyndd@163.com
  • 基金资助:

    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13HA001);云南省香格里县格咱地区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关键基础地质研究项目(121201140137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4M552547XB)

  • Received:2014-11-20 Revised:2015-01-22 Online:2015-07-15 Published:2015-07-15

摘要:

云南西北部格咱岛弧是西南“三江”古特提斯阶段形成的重要地质构造单元,位于扬子西缘义敦岛弧带的南端。近年来新发现了包括普朗超大型斑岩型铜矿,红山—红牛、雪鸡坪大型和10余个中小型斑岩夕卡岩型铜矿床,成为斑岩型铜矿田和铜资源勘查开发基地。研究发现,矿田中矿床的形成与大地构造演化密切对应,不同阶段发育不同的矿床;对应于构造演化产生的区域北西向主干断裂控制岩带的展布,次级断裂及褶皱联合控制了岩体的形态和产状,斑岩型矿床主要产于背斜核部,其含矿斑岩侵位较浅,夕卡岩型铜矿主要产于向斜核部,含矿斑岩侵位相对较深;含矿斑岩多为复式岩体,顶部往往有火山岩岩盖,表明火山岩浆活动具有继承性的特征,普朗铜矿产于北西、北东东向两组断裂的交汇部位,形成岩体内斑岩铜(钼)矿、接触带夕卡岩铜矿和围岩中的大脉状铜矿“三位一体”的斑岩成矿系统,并在外带发育铅锌矿和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

关键词: 斑岩铜矿, 矿田构造, 控岩控矿作用, 普朗, 格咱岛弧, 云南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