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 2014, Vol. 21 ›› Issue (3): 201-225.DOI: 10.13745/j.esf.2014.03.024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深部探测揭示中国地壳结构、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背景

董树文,李廷栋,陈宣华,高锐,吕庆田,石耀霖,黄大年,杨经绥   

  1. 1. 中国地质科学院, 北京 100037 2.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 3. 中国地质科学院 矿产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037 4.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5. 吉林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26 6.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 廊坊 065000 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 100083 8.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
  • 收稿日期:2013-01-10 修回日期:2014-02-24 出版日期:2014-05-05 发布日期:2014-05-05
  • 作者简介:董树文(1954—),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构造地质与成矿、深部构造与地质过程研究。E-mail: swdong@cags.ac.cn
  • 基金资助:

    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

  • Received:2013-01-10 Revised:2014-02-24 Online:2014-05-05 Published:2014-05-05

摘要: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以下简称“专项”)是目前中国实施的规模最大的地球科学研究计划之一,涉及从地表到深部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多学科多领域探测实验。专项自2008年实施以来,完成了全国4°×4°、华北和青藏高原1°×1°的大地电磁阵列观测,建立了全国地球化学基准网(单元大小为160 km × 160 km,含78种元素);完成了青藏高原、华南—中央造山带、华北和东北等多条超长深地震反射与折射剖面联合探测、宽频带地震与大地电磁剖面观测,其中深地震反射剖面约6 160 km,成功研究、实验了地壳与地幔深部探测的一系列技术方法,积累了丰富经验,极大地加快了中国深部探测的进度,使中国进入国际深部探测大国的行列。专项在中国东部长江中下游和南岭成矿带开展的矿集区立体探测卓有成效,矿集区三维“透明化”技术不断成熟与完善;揭示了中国东部长江中下游和南岭成矿带深部成矿的动力学背景。专项部署了罗布莎、金川、南岭、庐枞和铜陵矿集区和腾冲火山地热构造带等12口大陆科学钻探实验与异常验证钻孔,在西藏罗布莎等地发现一系列深部地幔物质,在南岭于都赣县和安徽庐枞矿集区发现深部厚大矿体、矿化异常和重要矿化线索。专项开展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和华北地区的地应力监测网建设,有效提高了地应力测量与监测技术水平,深化了地震与地质灾害链成因研究;岩石圈三维结构与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专项开展的大陆地壳结构与演化综合研究,加深了对中国中生代以来一系列重要地质问题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的认识。专项成功研制的中国首台“地壳一号”万米超深科学钻探钻机,在深部探测仪器装备自主研发方面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同时,成功研制了地面电磁探测(SEP)系统、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无缆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统、移动平台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集成系统等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与软硬件系统。专项实现了技术创新与重大科学发现的并举,适应中国地质地貌条件和岩石圈结构特征,初步形成了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尺度、不同精度深部探测问题的技术方法体系,建立了一系列探测试验基地,为组织实施中国地壳探测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深部探测已经成为我国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关键词: 中国深部探测, 地壳结构, 深部过程, 深地震反射, 大地电磁, 科学钻探, 地应力监测

中图分类号: